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一、巧用“南风效应”广施温暖之心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南风比威力,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因觉得暖意上身,继而自然地脱掉了大衣,“南风效应”由此产生。“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没有人不希望被尊重,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师爱。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在对待孩子成长道路上偶尔犯错的问题上让人深思。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学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现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承认错误。因此,教育孩子时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爱的力量。“责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对他们多一份宽容和尊重,让其自发自醒,就像那微微南风,拂过学生的心灵,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一份感动。
二、活用“期望效应”传递信任之声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里交给班主任一份名单,颇为神秘地告诉教师,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研究者在经过各项测试后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其实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名单里当然也包括了平时较差的学生。一学期后,奇迹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出色。罗森塔尔在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研究者暗示给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将是成功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常给学生这些暗示,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形象,从而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应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观。例如,对一个第一次考试得50分,第二次考试得55分的学生,教师要看到该生有“5分的进步”,开掘他的潜能,而不是看到他的“不及格”。我们应尽量使用“这次有了进步,一定继续加油!”“相信下次你会更棒”之类激励的语言,这可使学生把“亲其师”的情感
f体验化为一种勤奋学习的动力。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学习力量。
三、借用“瓦拉赫效应”点燃希望之光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