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胸部X光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头颅MRI;(3)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心境障碍问卷(MDQ)、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入院治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根据卫生部医政司《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双相障碍诊疗指南》精神,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1)药物选择原则:
①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
19
f和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②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苯二氮类药物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抑郁症状、
兴奋症状被控制后),应缓慢减药直至停药,继续以心境稳定剂或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免诱发临床转相、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等不良后果。③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2)药物种类:包括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①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②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联合用药。为避免药源性转郁发生,原则上不选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首选药源性转郁几率较低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③抗抑郁药物:首选药源性转躁几率较低的抗抑郁剂,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s)类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④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躁狂发作,以及伴有焦虑和严重睡眠障碍的重度抑郁患者,通过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改善睡眠和焦虑抑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