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真菌,通过孢子繁殖;55、微生物滋生的条件:营养、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的条件人们研究出保存食物的方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注:①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②酵母菌一般用于发面和酿酒,食用菌:香菇、蘑菇、金针菇、xx等,用孢子生殖③原核生物:细菌,无细胞核,故低一等真核生物:真菌,(有细胞核的都是)
f2017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敏感区域
酸舌侧(中)
甜舌尖
苦舌根
咸舌侧(前)
f2017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
方式:声波。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xx、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
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
振动)→xx(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f2017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xx,捂紧xx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