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分;地球持续不停
f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时区与区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向。(南左北右)(2)促使物体水平运动前进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3)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堆积、侵蚀)都有影响。(4)河流侵蚀与沉积有时候考察离心力。河流拐弯处内侧(凸岸)沉积,外侧(凹岸)侵蚀。★考点7: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纬23°26′之间作有规律回归运动。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4)黄赤交角与五带: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考点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f①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