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公共管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①早期人类社会:19世纪末以行政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名称出现的公共管理,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勃
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所代表的严格的公共管理。
②与群体需求相关的(个体需求相关的)事务、产品、部门、领域,称为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公共
部门、公共领域(私人事务、私人产品、私人部门、私人领域)。
对公共管理而言:管理者:公共管理是“公共人”的行为,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首先是以公共利益最
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部门;
管理对象:即公共事务体现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并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防、治安、社
会管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等,因而受到社会成员特别的关注。
管理过程:公共管理涉及公共权力的占有和使用,因此公共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特别重要。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
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
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
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
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
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私部
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
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
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