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诱因包括: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冠脉张力增高;②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③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既有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一般需要经过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心肌梗死的瘢痕愈合约68周,即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二)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1先兆症状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2典型症状(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所引起。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