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5○12
2、(1)写出分母是5,且大于15的分数。
(2)写出分子是1,且小于15的分数。
投影出示,让学生写在练习纸的背面。
3、实践活动:
(1)检验导入中的两组分数的大小。
(2)机动:学校办公室后面有一块劳动基地,要在里面种菜。其中学校要
求种黄瓜的面积要比种豆角的面积小,请同学们说一说种黄瓜的面积可以是几分
之几?种豆角的面积可以是几分之几?(实物投影出示)
4、小结本课的收获!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分数大小的比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常的教法就是通过对同分母(分子是1)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子是1)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律,快速正确地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样的教学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正确率,但是却非常容易形成学生机械化、程序化的操作型学习方式,进而缺乏对于分数意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技巧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而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比较?这种“规律”的科学的意义是什么?是否还可以有别的比较方法?学生学前可谓一无所知,学后也是不知所以然,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理解过于狭隘和单一的弊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在教学中,本节课突出了三个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标》强调“数学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
f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本课中,以“是种花的面积大,还是种草的面积大?是负责种花的人多,还是负责种草的人多?”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我们知道,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
2、给学生一个真正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