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医“治未病”模式在妇幼保健院中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中医古医籍《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在保持现代医学“诊断”、“治病”优势的同时,加入了中医“治未病”内容,发现中医“治未病”模式在妇幼保健院运用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以及良好前景。
标签:治未病;妇幼保健院;中医
尽管现代医学已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诊疗技术水平亦随之得以快速提高,然而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尚有不少病因未得以阐明。同时,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及环境的变化,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而不断增大,医疗服务机构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中医“治未病”思想和方法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该理念以体质养生、防复发、预防为轴心,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有相似之处。目前很多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已运用“治未病”方法于临床,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益,填补了现代医学部分空缺16。但在非中医专科医院,由于西医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不足,缺乏临床中医医师,中医“治未病”的工作开展的普遍不理想。本院作为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近两年来尝试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现总结并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医院管理经验。
1全员参与,接受和完善“治未病”的理念和模式
本院从200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治未病”试点单位起,立即设立“治未病”门诊,成立“治未病”专项小组,以分管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负责统一协调,各大科主任均为小组成员负责落实执行。由中医医师院科两级授课,根据各科病种特点分科个性化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现场示范,让西医医师以及护士均掌握一定的中医原理和操作技术,将中医的理念加入他们的思维和诊疗模式,开始接受中医治未病的“防患未然、主动康复”的理念。由业务副院长直接协调带领,各科主任为组员的“治未病”专项小组,具有执行力强、衔接速度快、点点落实的特点,很快让项目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系统化的开展。
2中医体质辨识的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应的辨证治疗
体质辨识是所有中医治疗的前提和依据。中医师积极联系信息科,在医生工作站加装体质辨识模块,全院医护均可快速对就诊者进行体质辨识。在推行体质辨识的基础上,以中医护士为培训师,培训医护人员从简单易掌握的穴位敷贴、穴位点按保健开始,到逐渐懂得辨病选穴、辨证选穴、辨证施护,不断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