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晓东肖宏张禹潘树义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35期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出血患者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临床效益,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第14天末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率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末,研究组Barthel指数、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7767±884)、864、9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12±543)、386、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医疗费用(1272451±2073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678727±3560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路径护理;Barthel指数;知识掌握率;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2(b)014404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脑出血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课题1。因为该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的临床特点,所以提供一套精心、细致的护理方案显得极为关键。自西方学者首次提出临床路径护理这一概念至今,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已获得了很高的临床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制定一套标准化护理流程图,并指导日常护理实践2。这样既能保证护士工作的高效性,更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内化及外延到护理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促进其病情预后康复。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究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所存在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8~75岁,平均(572±16)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颅脑磁共振检查,再联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脑出血,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排除标准:出现脑疝或重度昏迷者;发病时间超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