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创设历史课的最佳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情境教学主线历史教学方法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使学生通过视听器官的接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思维,完成知识的内在过程。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的学史兴趣。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
高中历史教学常处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中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很多历史老师则存在这样的困惑明明知识点已经梳理得很清楚了,用词用语也已经非常简洁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笔者认为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1大量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一位老师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处理为例,该老师这堂课使用了26张布满文字的课件,且多是理论性的文字,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遑论一个学期乃至高中三年的历史课均是如此。
2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历史基础普遍较差,对老师而言清晰可见的思路或者知识点,对他们而言也许不知所云。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然而笔者的亲身经历证明,很多学生根本不知生产力、上层建筑为何物,又何谈理解老师梳理的知识体系?更遑论应用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历史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鲜活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历史,而非死板的知识点、知识结构。本文试着以一堂情境创设贯穿始终的历史课来说明如何开展鲜活的历史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的第一课。分为五个子目“神农”的传说、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为了方便情境的创设,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本课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