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作者:周红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第9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系数也随之上升。因此也更加凸显了财务管理与审计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审计工作,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难以避免或根治。本文将就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与控制进行分析以便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制定相应措施,降低审计的风险系数,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一、审计风险简述
所谓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制定了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96年就公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其中就对审计风险作出了: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的定义。而《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虽然上述定义不尽相同但审计风险却大致有两方面构成:一是来自审计人员的主观错误,认为财务报表没有错误而实际上却是不合格的;二是审计人员不接受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也就造成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各项措施也实施不到位加上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及时的发现审计中的风险。另外即使当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以及在关键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不一定就能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这种修正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2法律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相对完善的法制社会,依法行政,依法处罚,也一直就是我党的要求,但是这种前提就是必须制定完善的各项法律,使之有法可依。在审计工作中,法律就是其工作开展的依据,如果法律存在漏洞,也就加剧了审计的风险。从近年来的诉讼案件中可以发现,由于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