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给予幼儿犯错的机会,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真正体会到操作的方法。我的感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原有水平,允许幼儿犯错。教师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不要只关注于结果,要更多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收获和得到的发展。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尽量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完成操作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的细节无处不在,只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关注幼儿,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
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孩子可能本身就在某一方面有天赋比
f如有的孩子画画一直很好这时候我们老师就会常常夸那些画的好的孩子但是我们却没有思考过我们表扬的是这些孩子身上显性的优点这对幼儿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如果我们能再多观察孩子身上新的变化发现他潜在的优点进行表扬并鼓励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
“你终于作对了”,表面上看是简单的六个字,但从教育教学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分析这几个字,却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复杂的教育问题。在这个案例中郑老师仅仅是重视了幼儿的操作结果,而没有关注幼儿在操作中动手能力的发展,尽管凡凡小朋友最后“终于做对了”,但是他的认知在操作过程中并未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是在郑老师的情趣和表情暗示下做对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由此看来案例中的郑教师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育教学语言的运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在这半年的实践中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真的没领会到它背后的教育内涵,通过本书的学习,学会了对于孩子操作的恰当引导方法,首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尊重幼儿在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孩子不断尝试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保证幼儿的操作行为不被轻易打断和限制;其次教师要针对错误结果与幼儿一起进行不同结果的比较操作,启发幼儿自己通过比较操作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幼儿亲身体会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教师还应该注意教育教学语言的运用,应当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完成操作和探索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四、“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我想每一个班级的老师都曾经说话过,这是我们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时,一种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