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减排工程,以及燃煤电厂、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脱硫脱硝工程。(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支持大掺量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和化工废渣、脱硫石膏等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推动资源再
f生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整合、改造、规范和提升现有回收体系,以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形成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化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实施城市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工程,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加大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实施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培育再制造重点企业10个。五、控制能耗总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控制能耗总量,(一)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根据国家拟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省直各部门和各市的职责分工,明确省、市、县(区)三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监管机构,加强考核评价。建立能源计量监测平台,跟踪监测分析各地区、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动态的能源消费和能耗指标数据。建立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监测预警制度,按照节能指标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差距情况,实行预警调控,定期通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促进节能措施的落实。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二)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制定福建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分解下达“十二五”节能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省级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设区市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省属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皮革、制药、食品、木材加工等行业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