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混合桶内重介悬浮液和密度保持均匀稳定,在系统开车前,通常采用风力搅拌的方法来使桶内的介质保持均匀分布,对于煤来说所需最小压力为25kgcm2,对于密度更大的矿石最小压力为35kgcm2,搅拌风量一般为每吨悬浮液0102m3mi
,一般可取016m3h。目前,国内部分选煤厂混合桶采用中下部设置两层多条鼓风管路,其缺点是风管较多,操作繁琐,当风量或风压不足时,易造成下部风管堵塞,或底部沉淀物不能搅拌起来,并造成风力损失。对于不同容积的混合桶来说,通常只需14条1″鼓风管即可满足要求,容积越小所需风管越少。实践证明,采用锥底集中供风是合理的,而且,鼓风管阀门连接管路最好采用快速带接头的软管连接,这样便于在风管万一发生堵塞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当系统长时间停车后,开泵前应至少鼓风搅拌15分钟。26两种混合桶结构特点对比成庄矿洗末煤车间的混合桶与传统的混合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成庄混合桶外形尺寸明显要小于传统混合桶,占地小,而且混合桶入料为全宽度入料,无需进行溜槽收口设计,从而避免了传统混合桶为保证入料经溜槽顺畅给到中心入料管,而不得不增加厂房高度的不足,从而可明显降低厂房高度,有利于降低基建投资;鼓风管路简单,现场只需一根鼓风管;设有溢流箱及溢流管,多余的合介返回到合介桶,可保证桶内液面稳定,即保证了混合泵入料压头稳定,从而保证了重介旋流器入料压力的稳定,同时,合介泵与混合泵能力匹配更加容易和方便;由于体积小,桶内介质沉淀也少,不易发生介质沉淀和堵管故障,而且清理检修方便。当然,传统混合桶如同时用作合介桶时,则相应地工艺环节会更简单一些。27混合桶的设计改进在今后混合桶的设计制造过程,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进行改进:(1)混合桶形状的设计。不必拘拟于传统结构,其形状可以是四棱锥形、梯形、多种结构组合或是异形的,只要能满足生产运行需要,方便设备布置,或有利于降低厂房投资就行。(2)要能保持桶内液位的稳定。可采用设置溢流箱及溢流管的方式来保证液位稳定,或采用液位监控装置进行调控,这是保证重介旋流器入料压力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3)入料方式的改进。现场可根据设备布置及空间大小,采用全宽度靠重力给料,或采用水冲溜槽输送等方式。(4)桶的容积不应太大,除非同时作为合介桶使用。过大的容积意味着更多的占地和投资,且不利于比重快速调节。当然,在设计中不应刻意地去追求减少容积,保持适当的容积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