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料管
高位溢流孔液位

系统容积
60°
溢流回合介桶V1V2
合介给料孔
Q2Q2V2V1
工作容积
压缩空气
D1D2
压缩空气D2
压缩空气
1500
图1
图2
传统混合桶结构如图1所示,外形为上圆柱下圆锥,圆锥顶角多为60°,以防重介悬浮液中的磁铁矿粉及其它固体物沉淀于桶壁上,造成事故。桶中部设置给料管,中心给料管的上端高出煤介混合桶的上缘,或与上缘面相平,中心给料管的下部插入混合煤桶的锥体下部,在靠近混合桶出口(混合泵入料口)管的上缘附近,相距混合桶下部出口管上缘约100300mm,当煤介混合桶液面高度小于或等于2m时取小值,大于2m取大值。入洗原煤与部分介质混合后给到中心给料管,其总体积占混合泵流量的一半,即12Q,另一部分介质给到中心入料管的外侧,其流量为12Q。为了不使密度较轻的煤在中心给料管内浮起,并保证混合泵的入料保持稳定的固液比,这就要求中心给料管内物料的流速v1小于或等于锥形桶内介质的速度v2,因此,由D2和中心管D1所组成的环形面积应等于中心管的横断面面积,即π4D22π4D12π4D12,由此式解得D2√2D1。通常D1、D2以mm为单位,v1v220cms经验数据,v1可根据入选物料和悬浮液密度的高低在7522cms范围内选取,当循环悬浮液密度低入选
f物料密度高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Q为混合泵的输送能力,单位为m3h,由Q2π4D12×v1π4D1210002×20100×3600得出Q000113D12D12885QD12975√Q,再根据Q值即可得出D1和D2的大小。23成庄矿模块洗末煤车间混合桶结构特点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选煤厂模块选煤车间所采用混合桶结构如图2所示,外形像一垂直安装的梯形溜槽,并带一方形溢流箱。其结构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为煤介混合室,另一部分为溢流箱。其底部倾角约为727°,以避免物料沉淀并堆积在桶壁上,上方宽度为38米,则是为了脱泥筛(宽36米)筛上物直接落进混合桶内。桶体宽约550mm。来自合介泵的合格介质亦分两部分进入混合桶,一部分由两侧进入煤介混合室内,再加上进入的入洗原煤,其流量为混合泵流量的一半,即12Q,另一部分进入背部溢流箱,再由溢流箱内的圆孔进入混合室内,其流量为12Q,进入溢流箱的另一部分合介则由与其相连的溢流管返到合介桶,其流量约占混合泵的15Q。为了避免密度较轻的煤在混合室内浮起,并保证混合泵的入料保持稳定的固液比,一方面即将进入混合桶的煤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至下以较快的速度落入重介悬浮液中,在惯性力作用下,进入悬浮液的煤仍保持向下的速度向混合桶底部运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