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用带冷光源的诱虫器采集小动物D.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答案】D【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A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现在血球计数板上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慢慢侵入计数室中,用吸水纸洗去多余的培养液,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B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带热光源的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其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有怕热、避光、趋湿等特点驱赶小动物不断进入收集瓶中,C正确;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时,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试题评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
4
f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本题ABC三选项都易错,因为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冲洗解离液是用清水,而冲洗卡洛氏液是用酒精;若忽视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则误认为培养液是直接滴在计数板上;若不注意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避光、趋湿、怕热等),则容易错选。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C.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A错误;32P标记时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较强的原因有:混合保温时间过长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后被离心到上清液中,或者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就被搅拌后离心到了上清液中,B错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噬菌体外壳与细菌没有分离,沉淀物中会存在少量放射性,C正确;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保温时间要适当,长时间的保温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已裂解,D错误。
【试题评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