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性:课程设置面向软件工程实践,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觉的运用先进的
工程化方法和技术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性:课程体系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
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和善于创新的能力。模块化:课程应该能够按照模块化的准则设计,课程模块的设计可以交叉。学院将根据软件技术最新发展、当前市场需求情况、学院当前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目前具备的领域知识等,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具体课程的涵盖内容。
2、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为159学分。从课程结构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文化素质选修课、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专业基础课强调本领域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专业选修课程注
f重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并结合市场软件应用需求。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工程实习与毕业论文
文化素质选修课
专业任意选修课
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
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
专业公共指定选修课
学科核心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必修环节):又称通修课程,共48个必修学分。包括:高等数学甲(15学分);大学英语(12学分);体育(4学分);法律基础(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2学分)、形势与政策(1学分)、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1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学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3学分)、邓小平理论概论(3学分)。
2、专业核心课程(必修环节):又称学科核心课程,共14门,43个必修学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软件数学知识、软件基础知识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包括:
软件数学类课程:离散数学(4学分),统计与经验方法(3学分);软件基础类课程:计算系统基础(4学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学分),数据结构与算法(3
学分);
软件系统类课程:计算机系统概论(现暂定名操作系统)(3学分),网络通信系统(3学分),数据库系统(3学分);
软件工程基础类课程:软件工程概论(3学分),软件设计(3学分),软件测试技术(3学分),大型软件系统构造与体系结构(3学分),人机交互技术(3学分);
实践环节:软件工程课程实践(2学分);3、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支持过程中先进实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以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