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海南省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小学生综合素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A.基因理论B.条件反射C.进化论D.细胞学说
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
4.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5.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
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7.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8.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f9.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C课外活动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D社会实践
10.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1.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B.效度较好C.区分度较好D.难度适中12.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
1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
1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5.“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神学本位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德育从形式上说通常包括、、。2.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的教育对象。4.循序渐进原则有被称为原则。
f5.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过程。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