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化学性质
维生素C的基础知识
分子式:C6H8O6分子量:17612uCAS号:50817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二、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晶体熔点:190192℃沸点:(无)紫外吸收最大值:245
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
m,荧光波长-无
m;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三、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四、吸收与代谢
推荐摄入量:每日60毫克最高摄入量:引起腹泻之量;缺乏症状:坏血病
f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柑桔类水果、蔬菜等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一般动物都可以利用体内葡萄糖代谢途径来合成维生素C。但人类、猿猴、天竺鼠及一些鸟类、鱼类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需通过食物来供应身体所需。因此,维生素C是一种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与代谢过程,自有其一套丢下做一简要介绍。影响维生素C吸收率的因素。维生素C在人体的吸收率是与摄取量有关,当摄取量在30180MG时,吸收率可达7090;然而当摄取量为1500MG时,吸收率降到50;当摄取量达到6000MG时,吸收率则只有16。吸收率除了受到摄取量影响外,也会受到发烧、压力、长期注射抗菌素生素或皮质激素等影响而降低。维生素C的吸收。吃入的维生素C通常在小肠上方(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被吸收,而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时口中的黏膜也吸收少许。未吸收的维生素C会直接转送到大肠中,无论转送到大肠中的维生素C的量有多少,都会被肠内微生物分解成气体物质,无任何作用,所以身体的吸收率固定时,多摄取就等于多浪费。小肠的吸收率视维生素C的摄取量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也因饭后和空腹而有所不同,因个人摄取的差异也有不同。就以摄取1000MG的维生素C来看,空腹的吸收率约30,而餐后的吸收外资率可达50。根据吸收率的大小,维生素C较有效的摄取,以一日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