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舆论监督在社会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再认识
作者:王英霖来源:《活力》2014年第12期
摘要舆论监督并不是脱离于整个社会监督体系而独立存在,舆论监督是在于其他监督机制互相协调中才能发挥作用。舆论监督尽管存在各种缺陷,有些缺陷几乎不可避免,但我们无法忽视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我们只有充分协调和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时,才能把舆论监督的消极作用降到最低,但这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舆论监督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舆论监督;系统性;作用;再认识
一、社会监督体系下的舆论监督
监督的目的就是促使公权力和社会资源能够合理的掌控和利用。在民主社会,以宪政为代表的民主制度的根基之一就是监督。然而舆论监督正在以各种形态在监督体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舆论监督,其广义是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本质上讲,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大公众。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化和庞大化,作为分散存在的公众对监督的前提信息获取存在较大难度,因而现代社会的舆论监督在很多情况下借助大众传媒,通过传媒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而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突出的传播优势正可承当此重任。所以,现实操作中大众传媒通常被视为舆论监督的主体。近些年,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在话语场上找到了单独发生的机会和平台。
社会监督体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由此可见,舆论监督由大众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组成,二者结合构成社会监督总系统中的子系统。
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舆论监督是多数人、多组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组织的监督。其中,大众舆论监督表现为随时监督、随机监督、公开监督、持续性监督、多形态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表现为理性监督、持续监督,并能为重大事件设置议程。
舆论监督的灵活性、随机性的特征既能降低监督成本,也彰显监督的灵活性。自媒体的兴起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言论平台,大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一平台发表个人意见,达到对社会权利和资本进行监督。在这一点上,一般的制度性监督不具备。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舆论监督的负面效应也不能忽视。在大众监督方面,舆论监督一般从监督者的个人兴趣出发,个人在网上察觉到蛛丝马迹后产生各种疑问,然后在圈子内进行猜忌、讨论,但这种监督是碎片的,能产生大范围影响力监督并不多。另一方面,监督很可能大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