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xuexuekeeducom
认识角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会比较角的大小。这节课采用直接导入法,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实证明,起到了预设的效果。在新课之前,我们对学生关于这部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生活中的角都有初步的认识,只不过对角的印象比较模糊。所以,上课时,我借助了剪刀、钟表、红领巾来辅助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到了平面图形中的角。这节课,我在认识角的这一部分共安排了三个环节:认识角的样子,做角,画角。教材中原来没有画角的部分,画角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画角,而是通过画角,进一步感知角的特征。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设计的这个游戏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地发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但是对于边的长短却没有关注。课前准备的教具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于是我便拿出了两个边的长短差得很多的角,让学生们来比较,希望可以引起学生对边的长短的关注,完善他们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把桥洞的下面两处当成角的现象。原因在哪里?我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这是因为学生第一次认识不封闭的平面图形,在理解上有难度。在新授的时候,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还没有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马上应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程度。我想如果在前面环节再进行深化,巩固一下可能就会更好了。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一、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在这节课中,丁老师共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安排学生四人合作,通过选用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做角。学生在合作时,充分展示了集体力量的作用,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做角。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在小组汇报中,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二次是安排同桌两个人交流角的组成。这不是一个难点,但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识,这里采用了先讨论后汇报的形式。在同桌交流中,很快地使学生体会到角的组成,汇报后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喜悦与成功感。第三次是安排学生四人共同游戏,在游戏中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学生通过小组内“玩角”,不仅发现了规律,也提出了质疑。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互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