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的思考
作者:黄锦玲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10期
黄锦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17)
摘要: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手语研究和应用者应当在观念、内容、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重点关注样本取样、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争论、手势语两种打法、手势语传承和创新等问题,尽快在全国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构建和谐、无障碍的沟通环境。
关键词: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新一轮;思考
按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要求,要加快国家通用手语的研制。2015年完成“国家通用手语标准”重大课题,形成《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试行),到2017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基本形成手语规范化工作机制。到2020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相关规范标准;分级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培训。这些信息都意味着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早已拉开序幕。对高校手语教学一线老师来说,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手语研究和实践应用者,应当在观念、内容、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新一轮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改革工作需完成的三个转变
(一)观念的转变
作为手语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手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承认手语是不同于有声语言的视觉性语言,手语表达体系有异于汉语体系,要认真研究手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以往,很多高校手语教学老师包括聋校任课老师都认为,按照汉语有声语言语序表达手语,可以帮助聋生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写出文通字顺的语句,因此在教学中大多采用文法手语。而文法手语不如自然手语形象生动,采用线性表达,这对一些文化层次低,特别是文盲聋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因此,一个好的手语教学老师和手语翻译工作者,应该既懂文法手语、又懂自然手语,既懂国家规范化的通用手语,又懂一些地方性的方言手语,用于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聋人沟通交流的需要。
(二)内容的扩充
新一轮的通用手语研究不仅对通用手语词汇进行研究,而且对手语句法表达特点展开研究。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手语词汇的研究,简单地按照汉语体系构词成句,组句成篇。现在则提出手语是不同于汉语的独立语言体系,有自己的句法规律和特点。在与听障人士交流时,应充分考虑手语作为视觉性语言的特点,按手语特有的句法特点传译信息。
(三)方法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