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析
通过几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除了做到紧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按照教学大纲讲授历史知识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学要充分引进电化教学手段
幻灯、录像、电影等是中学学校较普及的电化媒体设备,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是素质教学的手段之一。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灵活地运用与教材章节有关的幻灯、录像电影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可以使学生直接运用感观接触历史的真实或模拟图像、声音、色彩,从而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开国大典”时如果仅照着教材照本宣科,无论教师的口才怎么好、再怎么连比带划,学生也只能表知其意,而不能深感其情,结果仍然是抽象的、空洞的。而如果这时结合教材内容,放映电影录像《开国大典》,哪怕是片断,其结果也大不相同了:那一声声震憾人心,气盖千秋的庄严宣告;那凝聚多少人的梦想与期望的一面面鲜艳的大旗;那远远走来的气度从容、步履坚定的共和国功臣们;那壮怀激越的音乐声……这一生动形象的电化教材,使学生对开国大典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
二、历史教学要适当选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中学历史新教材知识性强,内容丰富详实,插图与阅读材料充实。适当选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讲授,可使重点更突出,难点也会迎刃而解。这些材料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有时也会忽略,这样即使暂时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更高标准的素质教育目的则不一定达到。例如,在讲到清朝乾隆年间时,有段阅读材料专门介绍贪官和坤,我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五分钟,然后给同学们指出书中这段阅读材料的内容是介绍贪官和“富越皇帝”但后来又终被抄家审理,结合电视剧《刘罗锅》和现实,指出现在党内存在的贪官污吏破坏了党的纯洁性,历史最终将讨以公道,让学生明白为官正直廉洁的重要性,为人之理也就不言而喻地让学生领会了。阅读材料这时就发挥了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操、修养、思想境界教育的作用。
三、历史教学要精心选择启发学生思维的材料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尚不稳定,好奇心强,《教学法》指出:“刺激的新奇性、醒目性容易唤起好奇心,提高顿悟水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也这样说:“在人们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地选择一些形象性和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