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
其力啊。我说,这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之前,难道还要雇侦探,查乞
丐们的收入情况吗?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甩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
f
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
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喜欢张爱玲,将她和“凡人”进行对比,突出了张爱玲诚实率真的个性;而张爱玲的清高和孤傲并非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坦然”。B.文中第④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和细节描写,凸显了乞丐以贫困和身体残疾,对路人造成潜在的逼迫和威胁,为下文朋友的举动及作者的议论张本。C.第③段中一个女子的讲述,说明了乞丐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乞丐的多变和复杂常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个女子的婚姻经历
f
就是明证。
D.作者把在城市热闹的公共场所乞讨、以博得同情和施舍的乞
丐比作“瘤”,认为他们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人们不应进行马路边
的施舍。
解析C项,乞丐本身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他是在“不知不
觉”和“浑然不觉”中成了“红娘”和“罪人”。
答案C
2.朋友不给老乞丐施舍的理由有哪些?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①朋友认为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