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王羲之书法艺术书圣书法出现在东晋,不是偶然的。东晋时期汇合了孕育书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条件。一、书法艺术的自觉魏晋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事频仍,社会动乱,儒、释、道并行,玄学清谈之风渐盛。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个性、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学艺术进入表现自我性情的自觉阶段,书法艺术亦不例外。在文字形成、发展、使用的漫长历史中,书法首先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从出土的大量的竹简、木简、帛书和陶器来看,至汉代,书法还没有被普遍地看作艺术而受到重视,作书一般都是地位较低的典签、书佐的职责。汉末和魏晋时,情况有了显著的变化。由于战争的需要,东汉雍容尔雅、规矩端严的隶书,已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因此,长期流行于民间的简易方便的楷、草等书体,逐步得到发展。由于战乱和分裂,地方割据,最高统治者已无法推行全国统一的书体。以隶书作正式场合通用的书体,仅在中央集权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在北方和南方的边塞地区已不那么严格,甚至可以自由运用。官方文书草化的现象越来越多,书佐、书佣和刻石的书体越来越随便。这样各种书体就有了发展提高的机会,文字线条的形态趋向丰富、生动,开始具有生命力。达官显要和士大夫逐渐喜好书法,并将书法从社会低层的简单劳作,演变成一门高雅的技艺。与此同时,从魏武帝开始,帝王也介入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造。魏文帝曹丕‘善飞白书,时于宫中戏为之’。晋武帝司马炎‘喜作字,于草书尤工,落笔雄健,挟英爽之气’《宣和书谱》。帝王的重视,书法家地位的提高,激发了书人的才华和智慧,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开山大家。如杜度、崔瑗、蔡邕、张芝、刘德升、师宜官、钟繇、胡昭、韦诞、皇象、卫恒、索靖等。书法在他们手中成为一种表达性情、意趣的高雅艺术。他们有意识地追求结体、运笔、线条的表现力,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只有在艺术走向自觉后,才可能出现杰出的书圣艺术家。从艺术欣赏角度看,书法发展到东晋,搜集、珍藏法书蔚然成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桓玄性贪好奇,天下法书、名画,必使归己。及玄篡逆,晋府真迹玄尽得之。’《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桓玄爱王羲之父子书,置左右玩之。《陈书世祖九王传》载陈时征北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的坟墓,大
f获王羲之及诸名迹。当时的书家也对墨迹珍重备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才有可能产生杰出的书法艺术家。二、书圣风流放达的时代精神书圣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