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游业政策发展评析
作者:暂无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11期
罗文标
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发展旅游业的政策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在不断的调整。旅游战略的正确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便于实施的旅游业支持政策,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资源整合能力,都是新加坡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地区旅游强国的重要原因。
引言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报告2015》的评估,新加坡旅游资源条件并不好,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自然资源排名第94位,文化资源排名第29位,但是由于其良好的政策条件(世界第6位),及优秀的商业环境及基础设施(世界第5位),使其旅游竞争力在世界名列前茅。由此可见,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使新加坡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资源整合能力,从旅游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新加坡已经达到了东南亚旅游中心的目标。
一、国家旅游发展政策及其演变
发展旅游业,新加坡首先有一些经济上的优势。1965年独立以来,GDP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2008年已经达到18195亿美元,高于大部分其他亚洲国家。联合国自1996年起将新加坡列为发达国家。据IMF统计,2008年新加坡人均GDP已达到38972美元,位列世界第22位,在亚洲排名第4。
另外,在谈到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的时候,其发展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政府主导,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即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重视区域合作,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产品系列吸引不同的游客;简化旅游手续,实现区域的便利化等等。但是东南亚各国发展旅游业政策的差异较大,新加坡旅游业的政策也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
(一)1965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自1965年独立之后,受全球交通和通信设施发展的推动,旅行变得越来越便宜,这为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推动力。成立于1964年的新加坡旅游促进局认为,当时新加坡吸引游客最大的优势是地理和文化上的优势,新加坡可以成为一个西方游客了解和进入亚洲的门户,因此力图塑造新加坡“亚洲集锦”(I
sta
tAsia)的形象,使西方游客在新加坡就可以迅速体验到亚洲的文化特质。这一时期新加坡发展的旅游景点都致力于融入亚洲文化,例如新加坡的手工艺基地,亚洲文化集锦园(I
sta
tAsiaCulturalShow)等,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这一时期与旅游服务贸易有关的发展政策,主要包括鼓励建设宾馆(建设了包括希尔顿在内的5所宾馆);1967年的“花园城市宣言”(清除城市垃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