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值升高,符合实际情况。相比18:00与18:10时的数据,可知室内温度值较为稳定,10分钟内,数据波动较小,温度在1C以内,相对湿度在1以内。且湿度在室内有明显的层次分布,其中地上最潮湿,书桌上次之,书桌电脑旁由于受电脑散热风影响最为干燥,且温度最高。5313系统误差分析
本系统存在一定误差,现对误差进行分析与计算。以温湿度计数值为基准,计算本系统的相对误差如下表所示。其中表8为12:00时的温湿度误差,表9为18:00时的温湿度误差,表10为18:10时的温湿度误差,表11为三个时间点系统的平均温湿度误差。
表812:00时各节点误差
节点编号温度误差湿度误差
表21018:1204时各节点误差11
节点编3号温度3误3差
湿度2误5差
24
2334
0295
3
37
13
4
36
24
表918:00时各节点误差
节点编号温度误差湿度误差2表11系统0各3节点平均误1差5
节点编号3温度平3均6误差湿度26平均误差
24
13676
21517
3
353
213
4
353
247
f分析以上各组数据,本系统相比于温湿度计的数值,各节点温度值偏高,湿度值偏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系统电源工作产生少量热量使得系统检测的温度值偏高,湿度值偏低,但误差很小,温度平均误差最高为353,湿度误差最高为247。5314系统报警测试
图14节点2温度报警显示图
图15节点4湿度报警显示图
将节点2传感器移至电脑散热排气口,发现温度逐渐升高,湿度逐渐降低,当温度上升超过系统预设温度上限值35C时,是否报警一栏显示为是,并开始闪烁。系统终端显示图如图14所示。
将节点4的湿度报警上限值设置为85,当实时湿度为89时,是否报警一栏显示为是,并开始闪烁。系统终端显示图如图15所示。532
RF24L01无线模块测试
RF24L01模块接上天线,在无障碍物的空旷环境中,通信距离最高可达到100米,当两个节点通信途径中存在障碍物,则通信距离最高只能达到30米。在高密集障碍物环境中测试如相邻两间到四间宿舍之间,通信正常;当收发节点之间隔着五间宿舍,系统通信异常,表现为接收端接收不到数据。
6结论与展望
本次毕业设计收获良多,完成了设计的要求,实现了1对3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终端实时采集本地3个终端节点的温湿度信息,并通过无线发射给主机接收,通过液晶LCDTFT绘制人性化系统界面,再实时动态显示出来,可显示各节点温湿度,预设温湿度报警上限值以及当前报警状态信息。
本设计虽完成基本功能,且有扩展。但是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