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举办1次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1012人次;招收硕士研究生20人。
六、建设措施
1、精心设计学科方向,搭建科研平台。围绕“循环经济”的学科定位,设计涵盖我院三个本科专业的学科方向。依托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设置“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及工艺”研究方向,以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切入点,重点进行其产业规制和工艺流程(需要联合生工、化环等学院的力量)的研究。依托金融系、保险系设置“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方向,以中小企业金融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循环经济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中的制度环境和融资路径问题(需要联合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力量)。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设置“国际贸易与物联网”研究方向,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研究便捷物流与贸易政策以及我国产业安全问题。以上研究方向互相支撑有相对独立,是我院共同的研究平台和大部分教师的发展平台。2、创建研发实体,充实研究力量。以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湖北省农村新能源示范基地、湖北省循环经济促进会(筹)为基础,创建“湖北省循环经济研究与开发中心”,用“促进会”网络人才,用“研究平台”提高研究层次,
7
f用“示范基地”着手开发,“三位一体”的运转模式使我校的循环经济研究与开发工作尽快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推进教学改革,发挥重点学科的辐射作用。在本科专业中设置“循环经济技术与工艺”方向(由经济与政法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膜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培养),积极筹备“农村建筑与能源环境”本科专业。扩大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的招生规模。在本科的课程设置中或者教学内容中加入与循环经济政策与技术相关的部分,聘请业界的高级专家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或举办讲座。选拔优秀学生到台湾、日本等地参观和进行学术研究。4、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提高社会影响。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争取创造条件举办省级乃至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以多种形式走出去,另一方面要有重点地请进来,每年学科方向外出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不少于2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2次以上。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积聚”与“辐射”作用,加大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争取与企业、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
8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