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标规定,学生选学其中的5~7个课题,考核通过,可获2个学分。因此,必须将16个课题,按难易程度,厘定学分,例如可以01个学分为单位,20个01学分,分布到16个课题中去,学生方能选学。似应以学分多少考虑,决定选5或6或7个课题。至于选7个以上,是否可以,并没有硬性规定。若有条件应鼓励多选多做。具体实施方案,可由各校厘定。
2从实际出发选择课题
《生物技术实践》中的课题从传统发酵技术到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都有所涉及,可谓“基础”与“现代”并重。但应明确,无论课题针对的是哪项具体技术,它都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题的教育价值并不因为技术是现代技术或是传统技术而提升或降低。教师在选择课题时,不要追求时髦,应该结合本地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取舍。
3“学”围绕“做”
《生物技术实践》与所有其他生物课程的一大区别在于,几乎每个课题都要求制作产品。除个别情况外,产品均为物质实体,如葡萄酒、提纯的血红蛋白等。每个课题应围绕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进行,即使是科学原理和实验技术的学习,也应围绕着“做”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将“做”摆在核心位置,让“学”围绕“做”。
f4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生物技术实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提倡自学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环节都要让学生动起来,同时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注意进程控制,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避免学生陷入无助或盲动的困境。
5确定有效评价体系
《生物技术实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全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方法改进等多个环节。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教材中提供的评价标准仅供教师参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形确定准确和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生物技术实践》,是我国普通高中首次开设的一门生物课程。本模块教材的编撰,既是尝试,也是创新。期盼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更欢迎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共同建设好这门课程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