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教
育对策
作者:刘义烽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4期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家庭环境和教育状况方面的一些不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为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母一方,其他监护人或者儿童自己看护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导致他们的情感常常处于“情感饥饿”状态。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这种亲情的缺失常常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出现问题,从而有碍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否则,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寻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显得相当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亲子依恋关系的缺乏。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1951)对亲子依恋行为研究指出,一些过早离开父母,没有在早期形成依恋关系的孩子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常感到不安,缺乏对人基本的信任感,怕冒险、怕探索、怕发现超过他们身体之外的世界、乃至自己等。鲍威尔根据此得出结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位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亲密的、连续的情感关系。早期母婴依恋的形成,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良好的社会行为的产生。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大部分都是从小与父母长期分离,有的甚至从小到大一年都难得见到父母几回,更有甚者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多个亲戚轮换监护,这些情况下要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显然是难度很大的。
2、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教育责任和教育意识的缺失。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相当于一百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但是,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却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比如笔者目前所带的一个七年级的班级,总共有学生共57人,留守儿童高达45人,但是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极少主动联系老师,甚至老师主动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时,他们也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对于思想和日常行为表现很少关注。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