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光》
【教材分析】《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光源,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思考光来自哪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纸屏、3个带孔的纸板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根据光源图片及生活经验,交流探讨,认识生活中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接下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对光的传播方式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获得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认识光对人们生活的多种作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并指导学生用蜡烛、有孔的纸板和纸屏做小孔成像实验,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认识光源,再研究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学生分析】
学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许多学生对一些因光而产生的现象产生过无限的遐想。学生对身边的光很熟悉,经常见到阳光、各种灯光等,但是对什么是光源、光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还是比较陌生的,没有进行进一步地观察、质疑、思考。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想、探究实验的能力及比较、分类、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2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并能用科学语言表述探究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对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f2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愿意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记录单。教师准备:激光笔、纸屏、带孔的纸板、课件。PPT2出示带孔的纸板、纸屏、直纸筒、弯曲的纸筒、激光笔、手电筒、蜡烛图片,及课前活动要求:思考光来自哪里。【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