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爱诺思《易经》与“心理分析”
这是许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浏览网页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转贴过来这里。在这文章写后的10年中,也常去爱诺思访问。2006年的第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时,我也专门为纪念瑞策玛先生,在大会的报告讲述了与他的交往与其中的动人故事。有一种安详能超越所有的理解;
存留于永恒者的心中。有一种力量能使万物更新;促发知心为一者的生动……重获此文,放在这洗心岛和山木的博客,也是对瑞策玛先生的追思。
再过一周,将与易学家刘大钧先生和张文智先生等一起,访问瑞士荣格学院,并做有关“易经与心理分析”的报告。届时,也将重访“爱诺思”。
《易经》与“心理分析”重访爱诺思
在瑞士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阿斯科纳,有一闻名遐迩的学术中心,爱诺思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前任主席瑞策玛(RudolfRitsema)博士,化其40余年的心血,完成了爱诺思的《易经》版本①。该版本正式出版后,随即便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并且即将被翻译为俄文、法文和日文等,在国际上引起了热烈的凡响。“爱诺思”(Era
os)这个名字在西方具有东方的象征意义。因为从其孕育和产生之日起,她便与中国文化,尤其是《易经》,结下了不解的渊缘。爱诺思的创始人奥尔加罗贝卡普泰因夫人(OlgaFroebeKaptey
)弗,最初正是由于对易经的兴趣,邀请一些著名的汉学家或易经学者聚会,如理查德尔海姆(RichardWilhelm)、维鲁道夫图(RudolfOtto)和卡尔格(CarlGustavJu
g)等,为爱诺思的发展奥荣奠定了基础。从30年代开始至今,爱诺思已经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促进东西方学者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引人瞩目的贡献。每年都要举行的“爱诺思圆桌会议”,是国际上研讨东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每年都出版的《爱诺思年鉴》,是西方人研究东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卡普泰因夫人的继承者,担任爱诺思基金会主席近40年的瑞策玛(RRitsema)博士,同时化了40余年的心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周易》“爱诺思易经版本”,一种独特的易经心理分析。瑞策玛博士认为,《易经》充满灵性,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学意义,包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