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和可靠性都不如专业IPSAN存储。
首先DVR一般采用民用IDE硬盘,不提供RAID保护,不支持热插拔;而IPSAN专业存储采用企业级SATA硬盘,MTBF达到120万小时,提供了RAID技术,并且支持热插拔。
DVR采用文件方式写入视频数据,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中形成大量文件,文件的检索、查询工作形成极大的瓶颈,例如xx规模达到xxx个摄像机,每五分
15
f钟形成一个视频文件,14天的文件数量为近500万个,如此多的文件检索速度非常缓慢,一般需要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而IPSAN存储采用编码器端到端直接将视频数据以数据块方式写入存储,由于是裸数据写入,检索极其简单,直接定位到数据块,检索速度大大提高小于1s。
DVR中的视频文件分散在各个单个设备上,相互间没有联系,视频数据的综合利用非常困难,例如人像识别等技术在这样的分散文件系统中实现难度很大。而IPSAN设备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以标准API接口,极大方便了数据综合,可以和xx的应急指挥、GPS定位等系统融合,融入“数字xx”建设。
更重要的是“所见非所得”问题。在矩阵上看到的实时图像很清晰,但是DVR由于本身性能的限制,难以提供高码流、高清晰的图像处理能力,尤其是大量动态图像发生时,存储的图像效果远远不如实时图像。而采用IP监控系统,编码器高性能处理视频数据的能力,“一次编码器全网数字化传输”,解码器输出到监视器的图像效果完全等同于存储设备中的存储效果。
53级联问题
从总控中心到分控中心,通过矩阵级联方式向中心区域矩阵提供4~8路视频流,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向上级提供的图像较少,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中心区域对重点低端的全方位监控;2图像质量问题,由于矩阵级联造成了视频质量下降,中心区域的图像质量可能无法满足实时观看的高要求;3控制冲突,两级矩阵对云台的控制优先级冲突往往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采用IP智能解决方案,全网设备统一管理,一次编码后全数字化在以太网
16
f中传输,各级监控中心都可以获得高清晰的动态图像。中心区域监控中心可以获得任一摄像机图像,不存在上传路数的限制。由于所有监控设备统一管理,划分了用户权限和优先级,解决云台控制冲突问题。
54系统的实施成本、可扩展性问题
由于矩阵+DVR监控系统单独规划了一套视频传输布线,没有充分利用在各个区域内的以太网设备,重复布线提高了成本。如果距离过长,超过了视频线传输距离,则需要使用光端机+光纤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实施成本。
采用IP智能监控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