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问题;④做一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
2预习程度要因人而定
有的教师认为,对于初入学的学生,重在启蒙,打好基础,预习是中高年级学生的事情。其实,预习与“启蒙”“打基础”是不矛盾的。只不过,教师应根据年级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年级越高,对于预习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就越高,用于预习的时间也越多。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课内预习;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课外预习。
3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
布置预习任务,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看书,教师应精心设计题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知故问
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明知故问”法。如在教授“比例”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①阅读课本第33~35页;②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有哪些?③根据自学情况,想想28∶4与7∶10、3∶05与21∶35能否组成比例。
(2)宜少宜粗
预习是为顺利开展教学奠定的基础,所以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要提出合理的预习要求。如在教学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这样的预习题:①阅读课本第55~56页;②完成练习“某县约有30万人,其中六分之五的人口参加了人身保险,请问有多少万人没有参加人身保险?”学生可以画线段图,或者仿照书中的解法,写出这一题的分析过程,或者列式解答。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做好课前预习,学生不仅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找到不懂的问题,以便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桃花小学)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