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趁早培养,习惯既是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又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最不容易改变”的特点。从小养成好习惯幼儿将终身受用;反之,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低劣的道德信念,幼儿一生都会深受其害。因此,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而良好的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教师强制性命令或者强制性措施就能行的。让每个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培养,相互渗透。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他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教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教育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好习惯变为下意识,还从源头上扼制住了很多疾病的传播,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共同成长。
二、当前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现状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是幼儿长进之大策,然而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这一根本点。纵观当今的幼儿教育,很多幼儿园重知识、轻习惯,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只注意工具理性的培养,却忽视了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在情感、价值、精神、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由此导致一些幼儿已显露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性格孤僻、缺乏健全人格、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共处、不诚实等性格行为。诸如此类的状况,让不少家长也尝尽了苦头,人们逐渐
f认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