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作者:李西妮来源:《科技创业月刊》2017年第20期
李西妮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后,遇到了专业教师不足、成功人士授课收效甚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衔接不够等问题。因此,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
16722272201720022
作者简介:李西妮(1987),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
收稿日期:20170817
0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理想、有朝气、有干劲的国家栋梁,理应走在“双创”这股浪潮的前端。但是大学生从未走出校园,想要扛起“双创”的大旗,还需接受系统的教育。教育部于2015年将创业教育改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11专业教师不足
在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后,一些高职院校对政策理解不透,临时组织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多为年轻的高校辅导员、办公室秘书等,甚至是没有涉足过此领域的课程负责人。对于这些缺乏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且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多依赖于课本内容。同时缺乏具体的创新创业案例,甚至对于创新创业案例的讲解也趋于理论化,这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兴趣,学生的创业素质得不到较好培养。
12成功人士授课收效甚微
一些高职院校因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就从社会上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来给学生授课,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他们并不能系统授课,而多是以案例形式介绍个人或他人创业经历。同时这些人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背景,授课内容往往变成了个人创业的故事会,偏离了教学的目的,学生听课收效甚微。
f1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难以衔接
创新创业课程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秉承“学校中有企业,企业中有学校”的办学模式,高职生通过这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创业能力应高于本科生、中专生。高职院校学生多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