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商埠(“苏杭杀虫”)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④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瓜分中国狂潮①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②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③美国“门户开放”
第6课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序幕“公车上书”
①时间:1895年春②地点:北京③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④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⑤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①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②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③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高潮“百日维新”
①时间:1898611921
②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③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f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5)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7)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①兴起: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转变为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②发展:清政府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
区。
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
③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灭洋”:“扶清”前期有利于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发展壮大,
但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