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目标生活化、真实化、任务化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任务无处不在。教师的责任和技能表现在如何将大任务科学地分解、细化为中任务、小任务和微任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只有科学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微任务使知识、能力居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适当的微任务环境中不断尝试不断实践才会使由于基础差、信心不足等原因不能参与小任务、中任务的学生有兴趣和信心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一、“微任务”的作用1“微任务”为全体学生提供“支架”通过微任务设计将较大的、难度较高的任务加以分解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较易完成的、通往较大任务实现目标的“支架”。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有这样的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
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层层引导逐步深入这是“支架”的作用也是“建构主义”理论早已充分论证过的。无数的微任务通过这种支架建构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学生一步步上升一层层提高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复杂的学习任务的顶点。2“微任务”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
f同的学习机会一个班级的学生除性别之外还存在学习成绩、理解和记忆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如何使差别较大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这对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微任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鲁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均以此套教科书为例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
it9的一堂综合探索课中笔者从学生兴趣和教学进度需要出发设计了一个“美食猜猜看”活动作为这一课时中的小任务。由于主要练习听力个别听力不太好的学生容易走神所以在课堂中笔者为这部分学生加上了一个“听音画配料”的微任务即对美食配料英语单词和相应的图画进行选择搭配正确选择三种配料也能得分。这样听力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提高学习成绩与此同时通过熟悉相应的英语词汇强化读音和听觉。在这种有针对性的微任务激发下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更多的“支架”教学任务得以逐步落实。3“微任务”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科学设计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