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一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难点】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三、分析:
f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入。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2.诵读第一段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板书于国尽心结果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施仁政孟子天下之民至焉除虐政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孟子不直接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