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叶剑辉
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方式,是今后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一、让学生当探索者,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我曾经用无记名的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你心目中的数学课是怎样的?结果收集的材料中有这些:在我眼中,每堂数学课不是讲题就是做题。这样的上课方式,上一天还好,可是上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呢?这样的上课方式谁受得了。到头来,只是使同学对数学失去兴趣,觉得数学课很烦闷。我觉得应该换个新的上课方式,开展多些数学活动,让我们从活动中去学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不过被老师以往的逼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压制了。于是在实验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例如学过长方形面积后,我出了一道练习题:用一根40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怎样
1
f围占地面积最大?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方式,通过填表观察,展开讨论、交流,从表中发现规律:长与宽的米数越接近,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长(米)宽(米)1918171615141312111012345678910
面积(平方米)1936
5164
7584919699100
学生总结规律后教师指出: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周长相同的长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成探索过程,当成研究活动,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重复和机械训练。使学生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发现探索得到的。二、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学生探究机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老师要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教师的作用完全潜化在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教师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