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高楼壁面清洁爬壁机器人的研究任务,完美的做完了样机的研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发一种全方位移动自动扫地机,安装的万向轮可任意方向移动,开放式控制结构,软件可移植,硬件可拓展,时时避障功能,增强的自动扫地机的环境适应能力。
1999年,浙江大学的机械电子研究所开始只能吸尘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我国首台低级智能自动扫地机两年以后成功问世。此类机器人执行清扫,第一学习环境,也即是依靠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物的距离,而且离墙壁有固定的一段距离,依据这些角落的清扫信息,计算房间的面积,根据这些信息计算清洁工作的时间,随后,基于局部遍历规划与随机规划汇合的方法进行计算最佳的移动清洁路线,打扫工作完成后,也会进行自主充电。
“三叶虫”吸尘机器人是瑞典家电公司伊莱克斯经历12年,向市场推出的世界首台智能吸尘机器人。它被开启后,首先会依着墙角进行清扫工作,与此同时对清扫的房间进行扫描获取房间信息。机器人工作时,主要应用的是随机规划模式,也就是工作中会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行进方向前方的障碍物,当探测到有障碍物时会自动选择躲避障碍物,然会自主选择新的清扫路径。工作过程中电量不足时,它会停止工作移动到充电器进行自动充电,充电完毕后,会返回到原来中断的清扫地点继续清扫工作。为了避免机器人跑到危险的区域,一般用磁条来限制机器人的移动空间,保护机器人上的安全。
“Roomba”是美国iRobot公司研发的家庭自动扫地机。“Roomba”可以运行三种模式:S模式,清扫大约3~4平方米,工作20分钟;M模式,清扫大约6~7平方米,工作30分钟;L模式,清扫大约8平方米以上,工作40分钟。在设置清扫模式之后,“Roomba”会执行螺旋清扫路线,通过碰撞探测障碍物。当碰撞障碍物后,会顺着障碍物前行,移动一定距离后,会自动转动90度,并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这样循环的进行,一直到清洁完成,然后停止工作。通过“虚拟墙”设置一个对机器人有阻隔作用的墙壁,控制机器人的活动空间。“Roomba”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强,能够在家具的缝隙间自由移动,动作灵巧快捷。“Roomba”的最大特点是吸尘构造,不但有真空吸口,还有底部的旋转滚刷以及侧部的旋转毛刷,这些都强化了清洁去污能力,补偿了洗尘功率的不足。另外,还能够检测污垢情况,进行多次的清扫工作。
2003年5月日本的日立公司亮相的智能真空机器人,其身长直径25cm,身高13cm,总重4kg,是世界上当时最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