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教师除了要像以前一样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外,还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勇于探索、总结
f经验。
三、明确职责,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改的实验责任在于验证方案、创造经验、提升自我、改良教育。因此,我们应该有光荣感、使命感和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学要重过程方法、讲体验感受,那么教师必须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熟悉学生、琢磨教材、琢磨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通透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更多地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的备课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资料准备;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并尽快解决;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补充等。
四、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一切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当然,并不是对老师的基本功不要求了,而是把时间尽可能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老师从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的“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不并是说老师的作用和工作大大减少了;相反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因为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五、边学边教,寓教于乐,若有所思
课改是新的东西,教师也是学习者,和学生一样处于同一出发点。教师应学会寓教于乐,不断学习,把教学当成是一种乐趣,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