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认识及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升自我,改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改革将会遇到很多因难,需要师生共同想办法来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为配合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新课标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将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下就信息技术新课改谈谈本人的认识及提出一些思考。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有三个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承认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
二、更新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都进行深入改革。整个教学要让学生发展个性,尽显所长,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生不能只是因为学习信息技术而学习信息技术,而应该转向把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