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化的动力机制,在实践中必须摒弃。在市场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必然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来解决。
(三)经济预期过高化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因,新型城市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果
目前,有些地方颠倒了新型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认为一个地区城市人口增多了,新型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就会刺激需求,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甚至用新型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来说明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这种观点过分地夸大了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新型城市化的本质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一方面,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提高了,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才会吸引非农人口和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和积聚,进而发挥城市规模效应,促进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能抱有过高的预期。因为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过高地期望通过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理顺新型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和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四)“数量”“质量”认识的模糊化、
f传统的城市化注重城市数量和化数量指标的扩张,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空间的扩展。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城市化是城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统一体,城市质量是新型城市化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新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城市化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城市化质的提高,表现在盲目追求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地域面积的扩大,不太重视城市质量的提高等。其结果是导致城市建设乱铺摊子,城市呈摊大饼状向外扩展,走的是外延型的传统城市化道路。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对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目前,我国正处在新型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要注意城市化量的提高,更要注意城市化质的提升,这不仅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要以发展集约式新型城市化,走内涵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三、国内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