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近三年关于《赵氏孤儿》研究综述
班级:2014级专升本姓名:王爽学号:2014013119
1
f近三年《赵氏孤儿》的研究综述
摘要:《赵氏孤儿》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它穿越历史的长河,流传不衰,并跨越地域鸿沟,成为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曲作品之一。本文就其传播原因、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传播的意义和影响,以填补其在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最后对戏曲的发展广阔前景进行展望。尤其为传播媒介与戏曲发展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和启示。关键词:赵氏孤儿研究综述
《赵氏孤儿》是我国古代一部影响极其著名的戏剧,其影响直至今日。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所熟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它早在清代早期就已经走出了国门,在欧洲各国传播并且有适应当地情况的版本出现。一、《赵氏孤儿》与马若瑟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杂剧时“一方面把《左传》和《史记》记载的晋灵公欲杀赵盾和晋景公诛杀赵族这两个相隔多年的事件捏合在一起一方面继承了《史记》中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和线索增添和变动了若干情节并赋予它强烈的复仇思想塑造出一批为挽救无辜而前赴后继、舍生取义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一个壮烈的、正气浩然的悲剧。”张西平先生在《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一书的中文版序中这样介绍马若瑟:马若瑟JosephdePremare16661736法国来华的著名耶稣会士,是著名的汉学家和索隐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及其影响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和介绍是马若瑟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他翻译了《书经》的部分内容和《诗经》的第八章。但他所翻译的中国文化典籍中最有影响的是他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翻译。至于为什么在众多的中国文学中选择了《赵氏孤儿》。鲁进先生在研究了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马若瑟通信手稿和法国18世纪的文化背景,认为马若瑟翻译《赵氏孤儿》的动机和他的索隐派神学观点密切相关。中国的古典经籍包含基督降临的预言,这些基督教的痕迹也体现在汉字的构造中。他因此认为,让中国人皈依天主教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他们解释中国经典的真正含义。而《赵氏孤儿》在元剧中最符合当时法国文学界对悲剧的观念: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主题来自古代历史,是涉及国家民族大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