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12年春,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经济与社会生活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文化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变法思想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901年)晚清(18401912)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011912年)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1905年,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理论。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