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下)
第六章溶解现象
1、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有
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NaOH、CaO、浓H2SO4;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NH4NO3、KNO3;还有些物质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
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
O4溶液紫红色、CuSO4溶液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Cl3溶液黄色。3、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5、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
定乳浊液的过程。
6、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
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3)导电性:
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
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7、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
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2)
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
溶解植物油。
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
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不再溶解,为则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
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溶质的质量分数(1)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wS100(S为溶解度,wS)100S
(3)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①步骤:计算、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