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PPP运营不靠谱运营是PPP的核心,是促进实现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目标的关键。PPP推广三年以来,政策文件对PPP运营并没有予以清晰界定。近期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出台,要求全国PPP项目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检查、整改和清理,“仅涉及工程建设,无运营内容”的项目不得入库,已经入库的,应予清退。如何理解PPP运营?笔者近期作为评审专家组组长全面检查了某省随机抽取的15个已落地PPP项目,其中政府付费类项目9个,占60。鉴于政府付费项目是PPP的主要类型和检查难点,这些政府付费类PPP项目运营哪些合规,哪些需要清理或者不得入库呢?从这些项目的运营出发,笔者分析如下:一、PPP运营的定义及三种分类PPP运营指PPP项目在建设或接收完毕后合作期结束前运行和营业活动的统称。统计财政部发布的主要PPP政策文件,“建设”和“运营”并列出现33次;“建设”、“运营”和“维护”并列出现8次;“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列出现13次;“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并列出现两次。按照《现代汉语大辞典》等解释:运营指运行和营业,提供服务的活动。营业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维护指维持和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和损害。从词意上分析:广义运营是指与建设并列的PPP项目在建设或接受完毕后合作期结束前的运行和营业活动,包含经营、维护等。狭义运营指经营,是指为使用者
f提供公共服务所进行的营业活动,与维护等并列。显然,财办金〔2017〕92号中的“仅涉及工程建设,无运营内容的”中的运营指广义的运营。
从现金流角度看,运营可以分成经营性运营、补偿性运营、非经营性运营。参照发改投资〔2014〕2724号文第三(二)项规定,经营性运营指通过使用者付费获得现金流的运营;补偿性运营是指需要通过政府补贴部分资源的运营;非经营性运营指只能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运营。
从运营的性质看,运营分为硬服务和软服务。硬服务是指提供基础设施,软服务可以分为核心服务和辅助服务。所谓核心服务,是指政府负有提供责任的基本公共服务。按照财金〔2014〕156号规定,公共交通项目的核心服务是“运营有关的高速公路、桥梁、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公用设施项目运营的核心服务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核心服务是“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值得注意的是,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