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由业务部门负责或授权改正,电算部门只允许改正数据在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中由于操作疏忽而引起的错误。
所有现有系统的改进,新系统的应用都由用户部门授权,电算部门无权私自修改系统程序。
2.电算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导致新的职能工作的产生,由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是将数据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会使得本应分离的某些职责集中化。为保证系统可靠运行,防止错误和舞弊发生,电算部门内部职责也应分离。首先应对系统开发职能与数据处理职能分离。系统开发人员负责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并为应用提供文档资料,负责新旧系统转换、现有系统的改进及数据库的设计与控制,数据处理负责业务数据的处理与控制,所有参与系统分析、设计、编程和数据库管理人员都不能参与日常业务数据处理操作,操作人员也不能参与程序的编制与修改;独立的档案保管职能有助于防止任何未经批准而使用程序、数据文件和系统资料的行为;独立的控制职能有利于单独检查系统的输出,监督和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其次应对数据处理职能进行分离,一般在数据处理小组可设置凭证输入员、审核员、记帐员和会计档案保管员,这些职责一般应予以分离,例如,凭证输入与审核工作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可以保证输入人员错误数据的检测,也减少了输入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的可能。
3.人事控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内部控制的好坏还取决于有关人员的素质,高素质的人员才可能建立高质量的系统。要建立人员招聘、在职教育、定期评价、轮换任职、奖惩制度等控制措施,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操作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应当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具体操作控制措施包含如下内容:⒈制定工作计划,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操作各部门需要有一个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应的日程安排。这些计划应该与企业的总体计划协调一致。工作计划涉及系统发展、成本预算、人员培训和用户安排等多个方面。这样,在面临系统升级和规模扩大时,便可以很好地处理既不断发展又不影响正常工作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也强调工作计划的制定,如定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检测,定期进行数据文件备份,定期盘存输出资料等,以使整个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计算机操作还应实行责任轮换制,对不同的操作岗位,定期地进行调换。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