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3.生态自然观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2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
f证统一关系,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
思和恩格斯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统一;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生态自然观
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无疑要归功于人类有意识、有计划改造自然的活动。但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不可预知的影响。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这里恩格斯强调了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过度的盲目和自信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无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二、生态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史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是建构生态主体的新文明;是关注“自然生态”的新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它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构建生态政治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生态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